找到相关内容4116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学理思考与人生境界——蔡日新先生访谈录(续)

    ldquo;四摄”(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)、“”(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),这样做,对于调融社会的各种矛盾,涵养自己的情操,提升自己的人品,自然是...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最终目标。   若果站在佛家的立场来看,则建立信仰是至关重要的。晋译《华严经》卷曰:“信为道元功德母,增长一切诸善法,灭除一切诸疑惑,示现开发无上道。”...

    蔡日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3971421.html
  • 李木源林长访谈录

    一个月。  学佛的启蒙老师  有一天我看到报纸上登载说居士林在讲经,就找到了那个地方。那天讲经的是宏船法师,讲的是波罗蜜的忍辱波罗蜜。讲了一个小时,我听得非常舒服。因为我们年轻脾气会比较坏,讲到忍辱...跟着会背了,很高兴啊!从此以后,我每逢星期三、星期、星期天,一定到居士林,这是我学佛的开始。  一天,在居士林碰到一个老人家,那个老人家摔倒了,满身大便,看到觉得很可怜。因为服侍我母亲惯了,就扶他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4271424.html
  • 惟俨法师:慈悲心与空观

      慈悲心的生起与长养,不但是见于心行中,必须在实践的事行中,得到锻炼与检验,即所谓利他行,主要有四摄与。慈悲行的...   怜愍别人,这是佛教实践伦理的基本要求,而其成立基础是,任何人都爱自己,也必须爱别人。《度集经》说:“众生扰扰,唯为身命,畏死贪生,吾心何异哉。” 南传《法句经》说...

    惟 俨 ( 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、莲山双林寺住持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273331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三种佛性与真实胜乘——摄论师的佛性、一乘思想

    差别胜相”是出世间,这是“入三性果”;最后的五种胜相,即是入三性因果差别。   但是,敦煌本《摄大乘论抄》则依“二谛”与“...由唯识道得入三性愿乐位;波罗蜜虽是世法,能引出世法,能生唯识道故,说是入三性因;菩萨已入地,出世清净波罗蜜,即是入三性果。[15]   这是依三性对“十胜相”进行分类,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173538.html
  • 现代著名佛学家王恩洋先生

    ,风力加急,飘举衣袖,余驭风而行焉。斯时精神倍增,脚力益健,仰望天空,忽夜月如钩,破云而出,余亦心光怒发,念万行,一切智智,趣之何难?直往而已。继复万象森罗,转觉心意两忘,无取无往,始悟精进之功,...阿赖耶识所缘为种子、根身、器界,此与识所缘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为同为异?同则八识当同识,缘无别故;异则种子、根身、器界当同真如,不同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故;以唯识百法识所缘法,不列器界等故;法相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173556.html
  • 天台别教与唯识古学——智者大师的唯识观(之一)

    佛演说十二因缘,为大乘人明于。行因各别,得果不同,谓三乘别教。[9]  “别教”在此为因机施教之义,佛陀针对学人不同的根性而说不同的教法。同样的含义,除了在判教系统中作名词使用外,在某些语境中也作...身入及触入。若约此义说入,有何利益?  若他依此教  得入人无我  由别教能除  分别入法空  若佛世尊由此义说诸入,受化弟子得入人空。从唯双,但识生,无一法为见者,乃至为触者。若知此义说人空,所...

    刘朝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273558.html
  • 心灵环保与社会和谐

    重恩,而报恩的对象广摄父母、师长、国家、社会乃至全人类。知恩报恩乃是佛弟子不容推诿的社会责任。菩萨道所指向的四摄,要求我们在深入众生、利乐众生中净化自己,在祥和社会中展现自身的价值。我们要以佛法...

    觉 醒

    |心灵环保与社会和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1773881.html
  • 早期佛经中的派生词研究

    有救者。(三一五/佛说普门品经)  自可  1.若知方便因想立缘。秽声如是。□因空生□还自烧。无有代者。而色其身。放逸自可。(三一五/佛说普门品经)  自言  1.若菩萨摩诃萨身躯不安隐者。当知与内...论文者有两篇,硕士论文已知者约五、篇,其它见于期刊者也有十多篇。  朱庆之在《佛经与词汇研究》中说:  季羡林和周一良两位教授……他们早在四十年代就分别着文指出了汉文佛典对于汉语史,特别是词汇史研究...

    竺家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3174006.html
  • 廖明活:初唐时期佛性论争的两个相关论题(1)

    随迷轻重,趣不同。由闻熏习,渐生悟心,缘二起观,还灭涅盘,随悟胜劣,三乘有别。[38]  夫赖因生果,缘正相资,堪任圆满。……正因谓佛性众生,缘因谓发心。……正因本性,一切众生法尔平等;缘因客性...掀起了两场激烈论争。首先有《涅盘经》和《摄大乘论》的专家灵润,他参予玄奘的译事,接触到玄奘所传承的护法一系瑜伽行教学,发觉它跟南北朝中叶(世纪)以还在中国流传那以如来藏真心思想为主导的瑜伽行教学,有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374056.html
  • 元代临济禅系的弘传——从原妙到元长(2)

    之念顿遣,三身四智,当处混融;八解通,随时会合,不知戒之在我,我之在戒也 。[六六]   在这里,明本是试图将个无义味的话头塞进学人的八识心田,从而让话头去占据他们意识中一切无明妄想生起的空间,直至将一切无明惑业涤荡干净为止。如此修持,则禅门中的“三聚净戒”(摄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摄众生戒)、佛门中万行,尽在其中了。   在话头的选取上,乃师原妙的曾经由参“无”字话头,过渡到参究“万法归一,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274087.html